【金融知識普及月】“電信網絡詐騙套路深,你我務必要小心”
電信網絡詐騙就是犯罪分子利用電話、短信、微信、QQ等互聯網通訊工具,編造虛假信息,設置騙局,對受害人實施遠程、非接觸式詐騙,要求受害人打款或轉賬,從而騙取財物的犯罪活動。通常有以下三大常見的詐騙“陷阱”,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,切勿上當受騙!
陷阱一 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詐騙
詐騙分子先是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,打電話或發短信、微信給受害人,告知其涉嫌重大案件,甚至做假的通緝令進行恐嚇。隨后,使用話術讓受害人自證清白或聲稱保護其財產安全,要求其將名下所有的財產全部轉到所謂的公安機關安全監管賬戶中,從而詐騙得手。
公檢法機關不會通過電話或者網絡進行辦案調查,不存在“安全賬戶”或“核查賬戶”,更不會通過電話、網絡通知涉案人員核查資金、轉賬匯款等,若收到這類信息,一定要和家人多商量,做到不輕信、不透露、不轉賬。
陷阱二 投資理財詐騙
不法分子通過QQ、微信等社交軟件添加受害人好友,或者在公眾號、微博等網絡平臺上發帖、投廣告,聲稱有投資渠道吸引受害人關注,隨后拉人進群,組織“水軍”在群里扮演投資者,曬出收益情況誤導受害人。不法分子通過直播教程、導師指導等方法對受害人進行洗腦,向受害人發送鏈接或二維碼下載虛假投資平臺APP,以小額返利誘導受害人加大投資額度,等“投資”到一定數額就無法再提現,不法分子就以“登陸異常”“服務器維護”等各種理由解釋,緊接著會利用受害人急切提現的心理,再收取“保證金”“解凍金”等再次誘導受害人轉錢,直至將受害人榨干。
針對投資理財類詐騙,大家要做到“四不”:一不被高額利率誘惑,切勿相信只賺不賠的買賣,以免落入陷阱;二不輕信網上陌生人發布的理財信息,不加入所謂的“投資群”;三不輕易下載陌生人推薦的、無法驗證的理財軟件,更不能注資;四不向陌生人匯款轉賬。
陷阱三 兼職刷單詐騙
騙子通過越洋電話或即時通訊工具,以兼職為由添加受害人為好友,隨后以簡單易行的關注、點贊、刷單等任務,返還受害人的本金和傭金,讓受害人嘗點甜頭,打消疑惑,進而用更大的任務套住受害人,最終達到以小誘惑騙取大筆錢財的目的。
大家在尋找兼職時,一定要提高警惕,要通過正規渠道簽訂合法勞務合同,以免掉入騙子的陷阱之中,給自己的財產甚至人身安全帶來隱患。天上不會掉“餡餅”,當招聘方宣稱的收入與勞動付出不對等時,必須保持警惕。